越南制定優惠政策發展造船業
為了扭轉目前外國生產的輪船在國內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不利局面,越南政府計劃給予本國造船業特殊的待遇,以推動民族造船業的發展。 根據計劃,國有造船企業將享有很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如可獲得額度更高的預算資金,在貸款和納稅方面也將擁有特殊待遇。政府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造船業的利益,增強與國外同類產品相互競爭的能力。
越南輪船制造企業剛成立3年,共有16個分公司,它們既可以制造新型的輪船,又可對舊船進行維修,但越南的造船技術至少落后十年之多,原因在于缺乏資金以投入新產品的生產,因此無法實現造船業的現代化。 目前越南自行生產的遠洋輪船業績并不輝煌,實現集裝箱運載量也十分有限,并不具備與國外同類產品進行競爭的能力。據數字顯示,國內企業生產的輪船合計為470艘,總容量達到100萬噸,但這個數字能滿足國內15%的輪船運輸量,剩余的絕大部分均為外國輪船業者所壟斷。 隨著越南革新開放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進駐越南市場,目前就有30條由外國公司經營的航運線和超過70家集裝箱海運業在市場上運作。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越南國內企業所擁有的優勢是,所收取的運輸費用較低,輪船隊伍較龐大,并與國內外大型的進出口公司保持著固定的業務往來。
擁有關人士透露,越南的一些進出口公司在選擇客戶時更傾向于與國外船運業者合作,原因在于國內海運公司的服務檔次欠佳。此外部分海運公司所使用的貨輪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二手貨,運輸質量沒有保證。對此國內業者指出,他們無法承擔購買新型貨輪的資金,所以不得不進口二手貨。由于科技落后,設計方案和原材料都無法自給自足。因此越南造船業的成本居高不下,據一位船主指出,如果使用舊貨船,每年的贏利額高達9.26億越盾,但如果購進一艘新船則每年的虧損額就會突破78億越盾,兩者間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與此同時,投資者也抱怨道,如果他們計劃制造一艘新船,那么審批通過至少要一年時間。由于大多數的國內海運業者均希望購進先進的輪船,所以他們要求政府予以優惠的政策,以此提高越南海運業的服務質量及降低運輸風險。 國內造船業者希望政府協助他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貨輪質量,以此同國外同類產品進行相互競爭,收復被占據的市場份額,最終振興越南國有造船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