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經濟增長有望超過9%
一些專家認為,越南宏觀經濟穩定,未來5年內經濟增長將超過9%。但是經濟學家同時認為,越南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出口,其產品出口額占GDP近60%,若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將影響該國經濟穩定增長。 2001~2005年越南GDP平均增長速度達7.51%,增長速度僅次于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06年,越南GDP實現610億美元,財政收入164億美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8.2%和20.3%。 越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照現在的發展速度,越南將超過泰國成為東盟10國中第二經濟強國是毫無疑問的。 越南的重點經濟區越南先后建立了3個重點經濟區,即南方重點經濟區、北部重點經濟區和中部重點經濟區。近10年來,3個重點經濟區經濟快速發展,是越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越南北部重點經濟區以河內為中心,是越南人力資源最豐富和文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但同時又是全國失業比例最高、人均GDP較低的地區。 為了進一步發展北部重點經濟區,越南政府制定一系列鼓勵投資、加快發展的政策。從2005年起,越南制定4000萬美元FDI項目的分級審批和關于工業產品規劃和電力、煤炭、水泥和建材將實行硬性規劃等方案。確定從2005年到2020年,區內將增建16個工業區和出口加工區,占地總面積1.5萬公頃,吸引投資約80億美元。將投資90萬億盾(約合57.3億美元)建設交通:優先建設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興建河內-海防復線鐵路;改造提升河內-胡志明市統一鐵路;改造提升河內-老街鐵路;海路將優先提升大型貨輪停泊港口條件。 通過采取優惠政策,本經濟區的重點城市河內經濟有了很大發展,2006年完成和超額完成各項主要經濟指標。 越南南部重點經濟區以胡志明市為中心,2001~2005年該區GDP增長速度為8.5%,人均收入約為2200萬越盾,是越南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目前,區內有66個工業區和出口加工區,總面積1.64萬公頃,其中46個工業區已投入運營。工業區吸引投資項目3033個,其中,外資項目1801個,協議金額150.87億美元;內資項目1232個,協議金額66.18萬億越盾(約合41.36億美元),共解決就業崗位55.4萬個。 2006年,胡志明市繼續發揮工商業中心和經濟火車頭的作用,GDP比上年增長12.2%,高于全國GDP增長8.2%的平均速度。當年吸引外資達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倍;全社會投資62萬億越盾,同比增長8.5%;出口金額141.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有235萬人次的外國游客到胡志明市觀光,同比增長17.5%;全市財政預算總收入69.248萬億越盾,增長28%。 積極推進“兩廊一圈”的發展 2007年5月13日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見到越訪問的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時表示,越南將與中方加強“兩廊一圈”合作,務實推進“兩廊一圈”的建設,并與中方進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一軸兩翼”新合作格局構想的探討。他認為,“兩廊一圈”、“一軸兩翼”合作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中越兩國邊境鐵路、公路的建設。 因此,目前越南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方面實施“兩廊一圈”的合作,特別是促進北部灣經濟圈的建設。 交通設施的建設首當其沖。一是在原有一級公路的基礎上,批準建設河內-海防新高速公路,計劃于2007年動工,2009年完工。目前已對海防到河內的5號國道、連接北部沿海各省的10號國道進行升級改造。二是計劃利用中國政府提供的優惠貸款,建設河內至老街高等級公路,爭取建成昆明經老街至河內的高速公路。三是計劃在北部灣地區越南一側的各沿海城市之間,即下龍、海防、清化3省市之間修建高速公路。四是加快海防、下龍等地港口的擴能與業務升級,全面提升各港口的競爭力。五是計劃在越南的清化省興建一個新的、現代化的國際性貨物轉運港,并通過越南北部的沿海高速公路與昆明經老街至河內的高速公路相連接,從而形成一條西南出海大通道。六是批準把吉碑機場作為備用機場,開通海防-香港-澳門國際航線。 越南由北至南分別有112個出海口,泛北部灣沿海的海防、峴港、歸仁、芽莊、金蘭、頭頓及胡志明市等良港的自然地理位置獨特,為越南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經過20年的改革,越南市場經濟框架已基本建立,并穩步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2006年選舉出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總體上年輕、精力充沛,具有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給越南的改革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越南加入了WTO,為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會和動力。這些為越南經濟起飛創造了有利條件。據專家預測,越南人均GDP很有可能在2010年左右趕上甚至超過菲律賓和印尼,到2020年左右趕上甚至超過泰國。 | |
陳令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