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頁 -> 新聞列表 ->東盟電子商務市場待開墾

東盟電子商務市場待開墾

編輯:admin 發表時間:2008/4/28 瀏覽次數:2311


 從2005年7月《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實施后,7000種商品開始削減關稅,五年內它們中的大部分產品關稅將降至零。陸續開始的降稅已帶來貿易條件實實在在的改善。面對不斷加快的自由貿易區進程,我國廣大企業更應關注這個廣闊但尚未充分開發的市場,充分利用對己有利的區域貿易政策,從中獲取更大利益。

    關稅門檻降低后帶來的巨大商機已經“暗流涌動”,銷售商和生產商期待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許多國內企業對新的變化已經給予了充分的關注,但是在進入一個并不了解的市場時又會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正像前文提到的例子,企業缺乏東盟國家商務渠道,需要政府和商會的協助。然而最先行動起來的企業一定會比只是被動依靠政府引導、協助開拓市場的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他們中的大多數,利用了電子商務這把鑰匙開啟了東盟這個陌生市場的大門。電子商務,由于它的開放性、不受地域的限制、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征,符合了商業經濟內在的要求。它不僅改變了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而且對傳統的貿易絞醬闖寤鰲F渥蠲饗緣謀曛揪褪竊黽恿嗣騁諄帷⒔檔兔騁壯殺盡岣咼騁仔

    國內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狀況

    世界知名市場傳播機構奧美公司客戶主任寇洪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處于信息交互階段。企業只是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網站,以此作為企業形象和產品宣傳的窗口,并通過這一渠道與客戶及供應商進行信息溝通,未觸及真正的網上交易過程。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還處在這一初期階段。”

    在電子商務應用方面,除專業人士介紹的受發展階段所限的原因外,與東盟進行貿易的企業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了解諸多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并把握其中的關鍵。企業所反映的焦點集中在網絡安全和網上支付安全性問題上。在這些行業中分別有超過50%的企業將這些問題看作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而企業對安全問題的關注顯示了他們缺乏對東盟市場及各國狀況的了解,并由此導致的信任的缺乏。

    在與企業的接觸中了解到,一些大型企業擁有自己的信息平臺,通過內部網絡與東盟各國企業進行聯系。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則借助了另一種方式,即目前在互連網上非常普遍的作法:一些中介利用電子商務的信息交互功能,在網絡平臺上展示供求信息,扮演企業間聯系橋梁的角色。一些知名的中國—東盟商務類的網站,如中國-東盟博覽會官方網站南博網(www.caexpo.org)就以及時豐富的東盟經貿新聞資訊、供求和合作信息、企業網上展位等服務贏得了企業的信賴。此外,許多企業同時利用了我國駐東盟各國使館的經濟商務參贊處發布信息。在政府的網站上,企業會獲取更高的信任感,他們希望依托官方性質的信息發布平臺獲得更多的可靠的商業機會。

    在初期進入東盟市場時,一些企業不免試探性的利用互連網發布信息,然后被動等待反饋。然而這樣守株待兔的行為究竟能等到商業機會嗎?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守株待兔是錯誤的方法,其實,抱怨“守株”是沒有道理的。試想如果我們掌握了兔子的運動規律后,情況又會如何呢?如果通往大樹的路是兔子所必經的,那么“守株”又將何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待兔的成功率呢?方法有二,一是樹要多,二是兔子要多,這兩者都可以提高命中率。目前的狀況是,我們的企業已經種了無數棵“大樹”,但是缺乏的是對“兔子”的了解。《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對東盟各國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

    東南亞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由于全球電子商務的急速擴張,2000年7月東盟第33屆部長級會議宣示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決心。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東盟建立了電子商務協調委員會,決定電子商務的范圍,研究民間部門的角色,并且與國際機構共同開發合作,以增進東盟電子商務的發展。 BIBM公司《關于e-ASEAN進展情況的報告》稱,在東盟各國當中,唯有新加坡在電子商務領域具備了國際競爭力,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等國尚不具備開展電子商務的環境,馬來西亞、泰國、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則處于中間的位置。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不僅與其它亞太國家存在著數字落差,而且也存在于東盟國家內。

    根據IDC新加坡分公司的資料顯示,東南亞地區電子商務自1997年起即呈倍數的成長,1998年及1999年電子商務收入金額分別為7,600萬美元及2億5,100萬美元,2003年收入達86億3,000萬美元。就電子商務市場而言,東南亞國家境內有幾家著名的國際性廠商提供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如Anderson Consulting, Arthur Anderson等。這些業者包括網絡服務供應者、專業人士服務廠商、系統整合業者以及通訊業者等等。目前東南亞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的主要使用者大部分是大型的多國籍企業、貿易公司以及一些主要的信息通訊市場業者,如Compaq、Oracle、CISCO、Anderson Consulting、SAP等。

    印尼電子商務市場

    印尼約有2億500萬的人口,1998年印尼軟件包的銷售額大幅衰退為2,100萬美元,1999年又回升到7,300萬美元,2003年達1億5,400萬美元;而信息通訊市場也已開始反彈,1999年的銷售額為5,400萬美元,1998年時只有3,300萬美元,2003年達1億6,800萬美元,約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銷售額9,400萬美元的一倍。根據IDC的統計,印尼1998年網際網絡商務收入為650萬美元,1999年為3,500萬美元,2001年為2億美元,2003年可達13億6,000萬美元。旅游酒店行業,出口導向型制造業對電子商務的利用程度較高。

    尼的電信基礎設施還不很發達,由于島嶼眾多,光纖僅在一些大城市鋪設。網絡應用費用較高。根據AC Nielsen公司的調查,只有約10%的網絡用戶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大多數企業只利用網絡收發e-mail。印尼人的電子商務意識尚處于低等水平。而針對企業的調查顯示,多數企業仍對電子商務持觀望態度。他們擔心通過互連網進行交易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支出。物流行業欠發達是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原因,即使在同一城市的客戶,貨物送達也需3~5天。當地僅有少數銀行支持線上支付,因此多數交易只能進行線下支付。此外,在印度尼西亞當地商業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間人對電子商務的開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廣泛開展,電子數據交互系統將會完全取代他們在商業活動中所起的作用。
 
    馬來西亞電子商務市場

    馬來西亞的人口大約有2,200萬人,電腦的密集度約為4%,政府預計在2005年內能達到10%。IDC的資料顯示,1998年馬來西亞的個人計算機銷售額為4億4,000萬美元,1999年為4億7,700萬美元,到2003年上漲到8億2,200萬美元。馬來西亞在1999年時已經恢復了經濟成長,在經過千年蟲危機后,將需要建構IT系統與設備,可望帶動電子商務的成長,故需采購大量的計算機軟、硬件與接口設備。1998年軟件銷售額為2億1,300萬美元,1999年升到2億6,100萬美元,2003年達4億7,800萬美元;而信息通訊市場也是出現一路反彈的景象,銷售額從1998年的2億2,300萬美元,回升到1999年的2億5,200萬美元,2003年大幅成長到4億3,700萬美元。

    根據IDC的統計資料,1998年馬國的網際網絡商務收入為1,800萬美元,1999年為5,900萬美元,2003年可達21億美元,到2005年末可達94億美元。另據馬來西亞能源、水務和通信部部長林敬益近日透露,目前馬國的企業約有10%已有電子商務活動,34%則是正在考慮中。在已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中24%是具有直接交易能力的電子商務模式。他說目前本地企業對電子商務的利用還很少,只有少數有進取心的企業表現較好。馬來西亞國內電子商務利用程度較高的行業分布在信息產業,金融業,旅游酒店業等。

 菲律賓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菲律賓人口約為7,200萬人,有1,400萬臺計算機。根據IDC的數據,1999年菲律賓80%的企業與20%的家庭擁有計算機,菲律賓的個人計算機持有率不高,因為大部分的人負擔不起,且只有在大都會區才有,一般鄉村地區幾乎看不到計算機的蹤影。IDC統計,菲律賓1997年的個人計算機銷售額為3億2,600萬美元,1998年大幅跌落為1億8,200萬美元,最主要的原因仍是亞洲金融風暴所致,但1999年個人計算機銷售額已反彈為2億5,300萬美元,2003年上升到3億7,700萬美元。

    1998年的軟件銷售額大幅滑落為6,200萬美元,1999年又回升到8,500萬美元,2003年達到1億3,600萬美元;而信息通訊市場1998年的銷售額6,600萬美元,1999年為6,700萬美元,2003年達1億1,200萬美元。目前菲國境內有三個主要的信息通訊特區,包括Eastwood City、Fort Bonifacio以及Filinvest,現正建構中,未來可望成為多國籍企業信息通訊科技的主要中心,也可增加計算機軟、硬件的銷售。根據IDC的統計,菲律賓1998年電子商務收入為680萬美元,1999年大幅成長為2,300萬美元,2003年達10億美元,成長幅度不可不謂驚人。在對菲律賓的一些企業的調查中顯示,15%的企業支持線上支付,40%支持在線訂購,67%支持在線瀏覽貨物,71%的企業提供自身的相關信息。電子商務涉及的商品主要有電子類產品,家具,工業制成品,圖書以及一些快速消費類產品。

    新加坡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新加坡人口約為390萬人,新加坡國家計算機局估計,約有74%的家計單位與90%的企業擁有計算機。IDC的資料顯示,1997年新加坡的個人計算機銷售額為8億4,500萬美元,1998年滑落為6億2,100萬美元,這也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之故,然而1999年已回升到6億8,100萬美元,2003年達7億900萬美元。在軟件銷售額方面,新加坡1998年為4億1,500萬美元,1999年上升為5億1,800萬美元,2003年達6億4,700萬美元;而信息通訊市場也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些微影響,從1997年的4億8,200萬美元微幅跌落到1998年的4億6,300萬美元,1999年又回升到5億2,100萬美元,2003年倍增到10億6,000萬美元。

    IDC的資料顯示,新加坡1998年的電子商務收入為3,500萬美元,1999年大幅成長為10億1,700萬美元,2003年增至28億美元;Technoledge Asia最近的一份評估也顯示,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市場在未來三年內將有300%的大幅增長率。新加坡企業收入中有超過20%的份額是由電子商務貢獻的,這一數字超過了澳大利亞、香港、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新加坡電子商務利用程度高的行業分布在批發零售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分別占總收入的37%,35%,16%,5%。新加坡電子商務BtoC模式在東盟各國也是最發達的。新加坡信息產業發展局高級經理Arthur Lee表示:“2004年大約三分之一的超過15歲的新加坡居民在互連網上進行購物。同時人均網上購物支出也有大幅度增長,從2003年人均消費336新加坡元增長到2004年的539元。票務(39%),圖書(31%),旅游(30%)方面的支出為網上消費的前三名。”

    泰國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泰國人口約6,100萬人,個人計算機擁有率約3.3%,70%的企業擁有計算機。IDC的報告顯示,泰國1997年的個人計算機銷售額為5億600萬美元,1998年掉落了約50%,為2億2,700萬美元,其原因仍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泰國也是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但是1999年已回升為3億6,000萬美元,2003年達到8億2,900萬美元,這是因為大部分企業在歷經千年蟲危機后,將大量采購信息軟、硬件與接口設備,尤其是信息科技與電子商務所需。泰國1998年的軟件銷售額滑落為1億500萬美元,1999年大幅回升為1億8,200萬美元,2003年達到4億2,600萬美元;而信息通訊服務市場現在也已從亞洲金融風暴后反彈回升,1999年的銷售額為1億1,800萬美元,較 1998年的9,300萬美元成長了將近30%,2003年更倍增為2億4,700萬美元。

    泰國提供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的企業也大都是多國籍企業,IDC的資料顯示,泰國1998年的電子商務收入為970萬美元,1999年大幅成長為3,200萬美元,2003年達13億4,000萬美元。預期電子商務市場未來三年內將大幅成長的原因,在于金融業、制造業、通訊業和國營事業等,將開始廣泛地運用電子商務進行交易。目前泰國電子商務資源中心的調查顯示,大約6000個泰國電子商務網站提供全程電子商務服,,包括了企業名錄,電子定單,物流服務。這些網站主要提供旅游,計算機和互連網產品,娛樂,制衣,化妝品,食品,藥品等方面的交易服務。

 越南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越南人口約7,900萬人,IDC的報告顯示,越南1997年的個人計算機銷售額為2億3,600萬美元,1998年大幅滑落為1億1,600萬美元,衰退幅度高達50%,最主要原因也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另外,外來投資減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的銷售額更跌落到1億200萬美元,但2003年大幅攀升到2億5,600萬美元。整體而言,越南的經濟復蘇較其它東南亞國家緩慢,尤其是在經歷金融風暴后,所以信息產品的采購金額短期內無法大幅回升。

    越南1998年的軟件銷售額為1,650萬美元,1999年為1,720萬美元,2003年可達4,500萬美元,而在信息通訊服務市場方面,現在也已從亞洲金融風暴后慢步回升,1998年的銷售額2,340萬美元,1999年為2,660萬美元,但2003年倍增為5,550萬美元。雖然越南經濟受到金融風暴的拖累而延滯不前,使得信息基礎建設也停頓下來,但未來二、三年內,隨著外來投資的增加與經濟的逐漸復原,屆時越南的電子商務可望有較正面的發展。IDC的資料顯示,越南1999年電子商務收入只有7萬美元,但2003年時暴漲為3,170萬美元。

    越南電子商務暫時沒有長遠的戰略,此消息是越南商業部的2004年電子商務報告中的一項認定。國家對于電子商務的管理還不是很突出,越南還沒有具體的關于電子商務的長期戰略,中期計劃文本法規來支持此行業。各種輔助電子行業的業務還只是由國家機關提供且還只處于計劃或嘗試的階段,但直到2004年結束國家依然沒有展開各種計劃工作。2004年底,估計在越南的企業網站總數達到了17500家,表明通訊基礎設施和網絡已經比2003年有了很大的進步。B2C型交易繼續增長,在線超市數量比2003年大幅度增加。同時,企業為銷售產品建設大型網站的速度增長很快。2004年,新建了許多幫助企業相互交易的網站。但各網站的經營定位不是很清楚,人才不足,經營資金小等,所以,主要處于剛剛使用和試驗階段,實際成交額很低。

    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商機

    電子商務可稱之為新經濟下的產物,全球發展趨勢已經迅速擴大。東南亞地區雖然信息通訊基礎建設較為落后,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尚未成熟,但這一波的新興力量已對該區域的商務型態產生沖擊。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是否可為我國企業開創另一個新的商機領域:

     1. 在東南亞地區從事電子商務的優點:

    (1) 降低成本

    A. 通過管理信息系統(MIS)及商業模塊將可控制并節省營運成本。

    B. 通過線上購物機制可節省通路及鋪貨成本。

    C. 通過網絡傳播的特性可降低行銷成本。

    D.過自動化控制可降低人事成本。

    (2) 縮短時差   

    A. 新商品可以通過當地伙伴立即鋪貨,縮短上架時間。

    B. 通過電子郵件及視頻會議可立即產生決策,增加企業競爭力,可24小時運作且不受國界限制,增加流通及增進時效。

    (3) 提升品質

    A. 節省下的成本可以提高舊商品的功能、附加價值,同時也可以開發或改良更進階的商品。

    B. 節省下的成本可以回饋消費者,達到促銷的目的。

    2. 在東南亞地區從事電子商務的缺點則包括:

    (1) 由于該地區目前的市場機制及消費層次尚無法完全接受電子商務,利益可能不如預期。對東南亞國家一般消費者而言,經由郵購或家庭購物網絡就已經不是通常的習慣,更何況要轉變為線上購物。

    (2) 語言、文化乃至于政治上的限制與禁忌,也對發展電子商務造成困擾。

    (3) 東南亞地區的交易機制尚未健全發展。東南亞國家擁有信用卡人口的比例相當的低,且交易安全機制與相關配套法令尚未完備,對于該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了重大的阻礙。

    (4) 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擁有計算機網絡之比例偏低,對推行電子商務會造成障礙。

    (5) 東南亞地區電子商務整體服務網絡的建構困難且復雜。電子商務雖然是網絡下的一種經營方式,但在實品包裝及與當地消費者,甚至于當地供貨商、通路商的整體服務互動網絡關系上,仍須依東南亞地區各國的一般基本商業文化運作。

    市場進入策略

    由于東南亞地區的電子商務市場尚屬于萌芽階段,且各國發展步調不一。在新加坡,電子商務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在落后國家一般消費者尚不知電子商務為何物。因此,若欲進入東南亞市場發展電子商務時,對不同國家還應區別對待。具體建議如下:

    1. 最好的市場進入策略就是與當地公司成為伙伴,以提供網絡或電子商務的產品與服務。例如臺灣的夢想家媒體,于2000年初與泰國最大的百貨零售集團Central Group合資成立Pop Network公司,共同發展東南亞的入口網站與電子商務市場。

    2. 如果與當地伙伴建立市場后,經由時間的累積與資源的投資,以建立伙伴關系,則較容易成功。某些項目必須以委托當地廠商承包的方式經營,并且專業分工,截長補短,以降低運營風險。

    3. 必須了解當地消費者對網絡或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看法。東南亞地區大部分的消費者與企業界對于非經親眼看見貨品而進行采購,在初期可能無法適應。故在現階段來說,可在先導期從事宣傳廣告與市場調查之工作,以吸引消費者注意。

    4. 由于東南亞國家擁有信用卡人口的比例相當的低,在建立線上購物或服務時,必須考慮如何解決付款問題。除了信用卡交易機制外,必須要能提供其它的交易機制,付款方式越多樣化,交易的瓶頸越低,成交的機率越大。

    5. 東南亞國家商業關系模式與我國相異之處頗多,在選擇商業伙伴,開拓市場時,必須了解當地風俗、習慣與民情,則成功機率較高,且可免除不必要的商業糾紛。

    6. 在東南亞建立電子商務市場時,應采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在較進步的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建立灘頭堡網絡,再擴及其它國家,借此發掘更多的商業機會。
 
    給企業的建議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在經過金融風暴的打擊后,目前經濟已基本恢復。雖然金融風暴使得東南亞各國的信息通訊建設與電子商務的推動也受到嚴重影響,但在全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推波助瀾下,東南亞國家未來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應有榮景可期。

    誠然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或因信息與通訊建設基礎薄弱,或因人民消費習慣與文化民情迥異,或因付款問題,以致于尚未建立。但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如IDC或Technoledge Asia等,對東南亞國家未來發展電子商務的前景皆持正面的看法,視之為尚未開發之處女地,深具潛力與機會。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企業而言,現階段開發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應是可行的另類國際貿易工程。初期可先透過網絡的現有架構與東南亞各國進行電子商務,待業務量增加與時機成熟時,可直接切入該地區,與當地有密切往來客戶成為伙伴關系,提供網絡或電子商務的產品與服務,進而逐步推廣,以建立全球化的貿易服務網絡系統。

    為了進一步拓展我國在東盟國家的外銷市場,能通過網絡,將所設計、制造的產品呈現在網站上,實時的與東南亞或全球各地客戶進行溝通、展示,進而直接在網上完成交易,最后提供服務,應為可行之道。因此,我國企業應把握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發展電子商務的良機,積極布建該區域的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網絡,以掌握商業與貿易的先機。 來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網

   分享到:

標簽:

微博

中越博覽網官方微博

聯盟單位:廣西中國-東盟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處、南寧會展行業協會、東盟商務中心
運營單位:廣西南寧華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電話:+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備11003182號 技術支持:南寧煙寒網絡公司

 
QQ在線咨詢
售前咨詢熱線
+86 771 4899330
參展預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吉衣中文字幕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 日韩成人毛片高清视频免费看 | 亚洲婷婷六月 | 欧美在线播放成人a | 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中字 | 中文字幕在线三浦惠理子 | 日本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二三区 | 色播影视 | 成人午夜影院 | 亚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 欧美偷拍小视频 | 美女脱了内裤后打开腿视频 | 男人私人影院免费看视频 | 美女被人操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99精品视频不卡在线观看免费 | 色妞在线影院色 |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嗯啊 |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 | 青草草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 巨大巨粗巨长 黑人长吊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无颜之月第05集免费观看 - 83屋 |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 日本一区免费观看 | 羞羞色男人的天堂 |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片美女图 | 超级香蕉97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天天摸日日操 |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 日韩大片在线 | 成人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