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職教與企業“聯姻”有促對接東盟
3月11日至20日,廣西岑溪市職教中心先后選派400多名學生到岑溪東盟家電產業園內的精進能源有限公司、優耐電子有限公司、櫻花電器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實習,這是岑溪市職教與企業對接,促進東盟家電產業園發展的一項舉措。 3月24至25日,廣東七星科技(國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一行40多人到岑溪市考察了岑溪東盟家電產業園等單位后,贊嘆“岑溪處處充滿商機與活力”,并于3月25日與岑溪市簽訂了7個投資項目協議,投資總額達5.28億元。 打造“蓄水池”對接外來企業 近年來,岑溪市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逐漸形成家電、電子、服裝、石材、林產林化、礦產品選冶、五金制品、毛織、家具皮革等特色產業。近年全市共引進企業203家,其中勞動密集型企業156家。 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由于產業的升級,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外貿出口方面的機械加工和電子產業領域,沒有掌握熟練技術的工人已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岑溪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只有將職業教育打造成岑溪市吸納產業轉移的永久性磁場,盡快增強人才資本的競爭優勢,才能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才能適應外資企業發展的需要。 2005年8月,岑溪市成立了職業教育中心,中心選址在岑城鎮甘沖村,規劃用地面積496.35畝,建筑面積75844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工程分3期完成。到2006年8月,職業教育中心完成了3期征地,并于當年10月完成了“三通一平”。2007年9月底,職業教育中心建筑面積達到35000平方米,完成了一系列附屬設施的建設,并招進了2002名新生。 亮出“三板斧” 滿足企業需要 針對東盟產業園企業的發展需要設置相關專業,是岑溪市職教中心與東盟產業企業互動發展的“第一板斧”。去年以來,岑溪市職教職中心根據產業轉移動態來設置相關專業,如電機與電器專業增設了電子制圖,電子產品工藝,PLC應用等專業。岑溪市還把家電、電子、模具和機械制造、服裝等產業企業作為重點引進培植的主導產業,市職教中心以東盟家電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專業產業工人配送為支撐,配套設置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子與電器應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和服裝設計等專業,培養企業急需的復合型技工、高級技工等人才。這些專業的設置,大大地滿足在岑溪投資的乾沂電器、櫻花株式電氣、嘉源廣電器、科達家電研發中心等一批東盟企業發展的需要,讓這些外資企業安心在岑溪發展。 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培訓配送產業工人,是岑溪市職教與東盟產業園企業融合互動促發展的“第二板斧”。去年以來,為了滿足家電電子企業的用工需要,職教中心及時調整培訓計劃,采取強化短訓的形式培訓了350人,及時解決了外資企業用工短缺的問題。同時,根據外資企業發展需要,找準“職業技能教育成為承接產業轉移關鍵因素”的結合點,重點抓好東盟家電產業園區和職教中心的建設,并將職教中心與東盟家電產業園進行了“配對聯姻”,由職教中心為產業園區的企業提供充裕的技術型勞動力,工業園區則為職教中心提供足夠的實訓基地,取得了經濟與社會同步互動發展的好效果。 坐落在東盟家電產業園區的優耐電子(岑溪)有限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主要從事生產磁鐵芯、電感線圈、網絡變壓器等產品。這家企業通過與職教中心互動對接,取得了雙贏的效果。據其負責人徐志華介紹說,該間企業是2008年1月建成投產的,現有產業工人550人,其中岑溪市職教中心配送參加教育實踐的學生就達350人。今年1至3月,該企業共生產出產品150萬件,產品60%銷售到臺灣、日本、泰國等市場。 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是岑溪市職教與東盟產業企業對接互動促發展的“第三板斧”。去年以來,岑溪市職教中心專業教師實行每個月不少于1/3的時間到園區企業參與生產和產品的研發,了解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學生參與新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新產品的生產,既提高了創新意識,又掌握了前沿生產技術,同時,組織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職教中心為職教生上課,提高了職業教育的針對性。 通過一段時間“產學研”模式的探索,職教中心與研發中心共同發展收到了良好效果。據岑溪市科技局副局長、研發中心副主任鄧行智介紹,自2007年6月岑溪市科達家電研發中心成立后,在職教中心指派的6名骨干教師和15名學生參與支持下,所申請的11項專利產品全部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產品專利權,所生產的電暖器、電熱水器等系列產品共20多萬臺(套)都銷往東南亞各地。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