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菲律賓礦業投資合作商務團
各礦產投資、礦產品貿易、礦業設備生產企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中國企業進軍東南亞帶來了無限的商機。菲律賓是我國近鄰、礦產資源較豐富、海運條件便利,使菲律賓成為我國開發和利用海外礦產資源的一個較為理想的地區。菲律賓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資源國,儲量巨大且分布廣泛。礦產資源主要分為貴金屬礦、鐵合金礦、賤金屬礦、肥料礦、工業礦、寶石和裝飾石礦等六類。就礦產儲量而言,研究表明菲律賓金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銅儲量居第四位,鎳儲量居第五位,鉻儲量居第六位。菲律賓未開采礦藏總量估價在8400億美元以上。菲政府允許100%外資控股公司在菲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并許諾將給中國企業家提供最優惠的條件,比如4至8年的收入稅假期、進口配件免稅,并在資訊提供、員工雇用以及登記手續等方面給予特殊關照。
2007年9月,我會組織一批中國礦業企業到訪菲律賓,成為自2006年菲律賓放開采礦權后第一個到訪菲律賓的中國礦業投資合作商務團,成功促進了雙方的了解及洽談相關合作。應菲律賓自然資源部邀請,我會將于2008年5月組織中國礦產相關企業赴菲,尋求開發銅、金、鉻、鎳、錳、鐵礦等礦產資源投資開發、礦產品貿易及相關采掘、冶煉、選礦設備供給貿易,現將有關事宜告知如下:
一、時間、地點: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馬尼拉
二、組織單位: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投資貿易促進會、菲律賓菲華商聯總會、廣西會展行業協會
三、主要活動:
1、拜會菲律賓自然資源部,了解菲律賓礦業投資政策、礦產品分布及礦產品出口政策。
2、舉辦中菲礦業投資合作及礦業設備洽談會,邀請菲律賓各地礦產、礦業主前來參加。
3、拜訪菲律賓礦產品貿易公司及華商礦業公司。
4、實地考察礦場。
A線:南部MINDANAO:鎳、鉻、鐵礦。
B線:北部BAGUIO:銅、金、錳礦。
四、參會須知:
1、參會企業代表自行攜帶本企業的介紹資料和樣品,介紹資料以中英文為好,樣品數量以自身能攜帶為限量(數量在
2、洽談會上提供公共投影、團隊翻譯,在菲客商集中到來時,中方企業可做產品演示、企業推介,請企業自備光盤或U盤。
3、參會代表需持有效護照出境,我方代辦簽證,參會代表請提供護照原件及二寸彩照3張,并于
五、參會費用: 1、報名費:1000元/人。(含邀請函、簽證、國際聯絡等費用)
2、人員費用:17500元人民幣/人。單人入住補房差3200元/人。(含行程內食宿、交通、國際往返機票、司導小費等)
展會聯絡方式
電話:13026919631 0771-2 5231 4913849 傳真:
菲律賓礦業鎳礦資源情況
儲量及分布 菲律賓鎳礦總儲量達到11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10億噸,占總儲量的93.72%。平均品質范圍在0.23%-2.47%。可期儲量5630萬噸,占5.17%,品質范圍在0.36%-1.24%。還有1210萬噸為可能儲量,品質范圍在0.23%-2.27%(注:總儲量為探明的儲量、可期儲量和可能儲量之和)。按地質分類,菲鎳礦多為紅土帶(占99%)。由于大部分鎳礦處在淺土層,易于開采且成本低。 從地區分布看,集中在Davao Oriental和Palawan,儲量分別為4.757億噸(占總儲量43.69%)和4.071億噸(占總儲量37.38%)。其它有較大規模鎳礦藏的省還有Surigao del Norte和Zambales。 產量 年產量約96萬噸,產值7.93億比索;主要是Taganito礦業公司、Rio tuba鎳礦公司生產。 出口 出口數量達到65.69萬噸,主要是對日本出口。 價格 47美元/噸(0.94),110美元/噸(1.4),2007年6月30日價格 主要開采商 Rio Tuba鎳礦公司,Hinatuan礦業公司和Taganito礦業公司。去年,Cagdianao礦業公司鎳礦正式投產。此外,Philnico工業公司在Surigao del Norte省,Hinatuan在Manicani島的鎳礦項目正在籌劃中。 6、開采方法、產量和加工技術 這些公司采用露天開采,日產量為1200噸。Nonoc鎳礦精煉廠曾是菲律賓唯一的鎳礦精煉廠,采用銨基碳酸鹽浸出法,用于處理350萬噸含1.2%鎳、0.12%鈷和37%鐵的紅土層和蛇紋石礦石。現在正在引進一種低能耗,低污染和高產出的新技術,壓力酸浸出法。
中菲將談基礎設施和礦業開發合作
中國駐菲律賓經濟商務參贊于世忠先生表示,在中菲建交3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率領的政府代表團將于6月9-10日來菲參加第24屆中菲經貿聯委會,雙方將就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礦業開發領域合作進行會談。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大型中國機電產品展覽會將于6月9日在馬尼拉開幕,近100家來自國內的生產廠商將向菲律賓各界展示中國機電產品。 于世忠說,兩國間貿易產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目前中菲貿易主要是機電產品,占中國從菲進口總額的80%以上和中國向菲出口總額的40%以上,機電產品是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扶持的重點貿易產品。中國的家用電器、輕工、紡織產品,發電和輸、變電設備、蔬菜水果、糧食肉類等,菲律賓的椰子產品、熱帶水果、海產品、礦產品等,都是雙方很有發展潛力的貿易產品。兩國在經濟合作領域更是大有作為。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在菲農田水利設施、公路、鐵路建設、輸變電站建設等方面大顯身手;在資源開發合作方面,菲律賓是世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銅、鎳、鉻、金等礦產資源都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菲律賓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漁業資源,有利于開展漁業合作。菲律賓是千島之國,擁有大量的自然風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優越的條件;在農業合作方面,菲律賓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經濟狀況與中國很相似,中國的水稻、玉米、蔬菜等生產技術非常適宜在菲律賓推廣。菲律賓近800萬海外勞務人員中有大量我國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彌補中國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特定人才的需求,勞務交流與合作將是較有發展前途的合作領域。中國企業在與菲律賓開展貿易、投資和其他經濟合作時最應注意的問題是合作伙伴、合作項目和合作條件的選擇。 中國駐菲律賓經濟商務參贊于世忠先生表示,在中菲建交3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率領的政府代表團將于6月9-10日來菲參加第24屆中菲經貿聯委會,雙方將就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礦業開發領域合作進行會談。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大型中國機電產品展覽會將于6月9日在馬尼拉開幕,近100家來自國內的生產廠商將向菲律賓各界展示中國機電產品。于世忠說,兩國間貿易產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目前中菲貿易主要是機電產品,占中國從菲進口總額的80%以上和中國向菲出口總額的40%以上,機電產品是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扶持的重點貿易產品。中國的家用電器、輕工、紡織產品,發電和輸、變電設備、蔬菜水果、糧食肉類等,菲律賓的椰子產品、熱帶水果、海產品、礦產品等,都是雙方很有發展潛力的貿易產品。兩國在經濟合作領域更是大有作為。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在菲農田水利設施、公路、鐵路建設、輸變電站建設等方面大顯身手;在資源開發合作方面,菲律賓是世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銅、鎳、鉻、金等礦產資源都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菲律賓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漁業資源,有利于開展漁業合作。菲律賓是千島之國,擁有大量的自然風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優越的條件;在農業合作方面,菲律賓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經濟狀況與中國很相似,中國的水稻、玉米、蔬菜等生產技術非常適宜在菲律賓推廣。菲律賓近800萬海外勞務人員中有大量我國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彌補中國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特定人才的需求,勞務交流與合作將是較有發展前途的合作領域。中國企業在與菲律賓開展貿易、投資和其他經濟合作時最應注意的問題是合作伙伴、合作項目和合作條件的選擇。
菲律賓出臺鼓勵投資項目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菲政府急于改變基礎設施建設較落后的現狀,僅靠有限的自籌資金和已有的外國貸款遠遠無法滿足新上項目和舊項目的改造所需。近年來,菲將合作的目光轉向中國,積極尋求中方優惠貸款,投資一些急需的大項目。
為了確保國民經濟在新世紀的不斷發展,菲律賓政府決定,將在未來4年中投入3720億比索(約合72億美元),興建公路、機場、港口、鐵路、發電站等基礎設施。預算部長透露,這項投資中有部分資金來自捐款國的援助,在92項基礎設施大項目的建設中,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將負責13.3億美元的建造工程。菲律賓政府加大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希望通過改善數字化基礎設施,使國家在發展新技術尤其是信息通信產業中受益。
二是農業。菲是農業國,但糧食不能自給,菲方十分看好中國農業發展的經驗,兩國政府和領導人對雙方農業合作也給予高度重視和關心。菲律賓主要農作物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偏低,廣西先進的農業科技和高產農作物品種受到菲律賓農業界的普遍歡迎,雙方在大棚技術、無公害蔬菜、新品種開發、沼氣能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大有可為。
菲律賓是發展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戰略地位,農業部門GDP占總量的40%,就業占一半以上,農業提供國民食物來源,并為其他產業提供原料。
三是礦產業。合作開礦不僅解決我礦產品加工企業資源供應短缺的問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可靠資源保障,而且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和技術出口。
菲律賓擁有豐富的天然礦產資源,根據菲律賓國家地質礦業局的數據,以單位面積礦產儲量計算,菲律賓金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銅礦儲量居世界第四位、鎳礦儲量居世界第五位、鉻礦儲量居世界第六位。僅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藏中,就有13種金屬礦和29種非金屬礦。
近年來,菲律賓政府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倡導礦業改革,提出礦業復興計劃,培育繁榮而有競爭力的現代礦業體系。希望通過復興礦業,吸引更多礦業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貧困、促進經濟增長。菲律賓政府期望中國公司投資其礦產業。
四是漁業。菲律賓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并有良好的養殖條件。同處泛北部灣地區的廣西,與菲律賓在港口運輸、漁業合作方面有互補性,菲律賓政府也鼓勵開展漁業捕撈合作。
菲國的漁業生產在亞洲地區排行第二、世界排行第八,在世界水產業中則排行第十一。
五是椰子產品開發。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之一,直接或間接依靠椰子生存的人達2500萬人。目前,菲律賓只對椰肉進行了利用,而椰殼、椰子纖維、椰殼渣等還沒很好的開發利用,中國很需要通過合作獲得這些產品。
六是林業。菲律賓非常適宜速生林材的發展,全國有大量的荒山荒坡適宜發展林材,中國十分需要林業產品。菲律賓對林業開發的政策也比較優惠,70%的產品外國投資者可運走。
菲律賓作為木材生產國,林業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龍腦香類植物大多是喬木,樹高通常達40~65m,胸徑或基徑60~150cm,有的甚至達300cm,樹干通直,經濟價值相當高。松樹主要提供商業用材及樹脂產品。多年以來,菲律賓一直是亞太地區最主要的原木和其他林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國。
七是旅游。菲律賓旅游業資源很豐富,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優越的條件,具有合作發展的良好前景。
菲律賓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熱帶海洋旅游資源豐富,潛水、沖浪等自然條件優越,高爾夫球場和購物環境世界一流,這些優勢可使菲旅游業受益,但其薄弱的旅游基礎設施及有限的接待能力等卻使很多外國游客望而卻步。所以,菲律賓旅游業投資建設空間很大。
還有信息技術、電子、汽車、機械零部件等,也有投資合作的前景。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菲律賓礦業在經歷了八十年代以前的輝煌發展時期后,近些年來發展比較緩慢。礦業在國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其豐富的礦藏量相比相去甚遠。近十年來菲律賓礦業年度新增產值占菲律賓GDP的比重在1.01-1.58%,礦產品出口額占菲律賓出口總額的比重在1.47-6.38%,礦業直接就業人口占菲律賓就業總人口的比重在0.3-0.6%,由礦業產生的乘數效應約為4-10。菲律賓礦產品絕大部分用于出口,特別是金屬礦產品全部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國是日本,其余出口地區和國家包括亞洲、北美、歐洲和中國,礦業是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穩定外匯來源。
近年來,菲律賓政府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倡導礦業改革,提出培育發展繁榮而有競爭力的現代礦業體系的礦業復興計劃,希望通過復興菲律賓礦業,吸引更多礦業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貧困、促進經濟增長。我國是礦產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菲律賓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與我國鄰近的優異地理位置,是我國在海外開發礦產資源的理想地區。中菲合作開發菲律賓礦產資源,將為兩國帶來雙贏的結局。
一、菲律賓礦產資源
菲律賓擁有許多世界級的高品質礦藏,礦產資源儲量巨大、分布廣泛。根據1996年菲律賓國家礦業局公布的報告數據,菲律賓金屬礦儲量為71億公噸,非金屬礦儲量為510億公噸。菲律賓北部呂宋的Benguet 省、Zambales 省、Marinduque省;中部維薩亞的Samar地區、 Negros Occidental省;西部的Palawan地區和南部棉蘭老島的Surigao del Norte省、Davao 省、Davao Oriental省、Zamboanga del Norte省都是重要的礦產區。
(一) 菲律賓礦產資源分類
菲律賓礦產資源主要分為貴金屬礦、鐵合金礦、賤金屬礦、肥料礦、工業礦、寶石和裝飾石礦等六類。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受開采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只有選擇地開采了金屬礦中的金、鉻、鎳、銅礦和非金屬礦中的磷酸鹽礦、海鳥糞、粘土、白云石、長石、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巖、硅石、石料、砂、鹽、閃長巖、蛇紋巖等。
菲律賓的主要金屬礦產品是直接出售的原礦石(ORES)和經粉碎、洗礦、干燥、分級等加工處理的精礦產品(CONCENTRATE)。非金屬礦產品則按照市場上不同技術指標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
(二)金屬礦產資源
1.銅礦資源
在菲律賓金屬礦產中,銅礦儲量為48億噸,占金屬礦總儲量的67.5%。菲律賓銅礦以斑巖銅礦為主,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的銅礦產區在北呂宋山區的Zambales 、Benguet 、Nueva Viscaya和南部Surigao del Norte、Davao 、Davao Oriental。地質勘探工作顯示,菲律賓仍存在大量的銅礦床和銅礦遠景點。近期,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宣布在South Cotabato發現了世界級的銅—金礦,估計銅儲量1044.2萬噸,金儲量227-369噸,總價值至少100-200 億美元;Climax-Arimco礦業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則顯示,在Nueva Vizcaya的Dinkidi銅礦項目,銅礦石儲量超過1700萬噸。
2. 金礦資源
菲律賓金礦以復合礦和沖擊礦形式存在,主要礦區在Baguio, Paracale, Masbate, Surigao 和Masara。地質專家研究認為,根據菲律賓的地質特點,最大和最富有的金礦床很可能蘊藏于菲律賓接近自然力的錯位地區,近期的金礦勘探作業已向淺層儲藏區發展。澳大利亞一探礦公司在Rapu-Rapu島發現儲量超過600萬噸的金—銅—銀礦,每噸礦石含金3克,銀37克;銅含量1.46%,鋅含量2.33%。(銀通常與金、銅伴生,是生產金、銅的副產品。)
3. 鎳礦資源
菲律賓鎳礦總儲量約為10.9億噸,占金屬礦總儲量的15.5%。其中,已探明儲量10.2億噸,占鎳礦總儲量的93.72%,平均品質范圍在0.23%-2.47%;可期儲量5630萬噸,占5.17%,品質范圍在0.36%-1.24%;可能儲量為1210萬噸,品質范圍在0.23%-2.27%(注:總儲量為探明的儲量、可期儲量和可能儲量之和)。菲律賓鎳礦多為高鎳含量的鐵礬土,大部分處在淺土層,易于開采且成本低。鎳礦集中分布在Davao Oriental和Palawan,儲量分別為4.757億噸(占總儲量43.69%)和4.071億噸(占總儲量37.38%)。其它有較大規模鎳礦藏的省還有Surigao del Norte和Zambales。挪威Mindex ASA探礦公司在Mindoro的勘探,發現總儲量為22500萬噸(干重)的鎳礦,其鎳金屬含量1%,鈷金屬含量0.1%。(鈷通常與鎳伴生,是生產鎳的重要副產品。)
4. 鉻鐵礦資源
鉻鐵礦主要存在于Zambales省和Surigao del Norte省的Dinagat島。鉻鐵礦的規模大小不等,較大規模的鉻鐵礦儲量在幾百萬噸。Zambales省Coto鉻鐵礦據信是世界上已知儲量最大的難融鉻礦。
此外,菲律賓的鋁土資源也非常豐富。鋁土礦的資源主要集中在東維薩亞的SAMAR地區,估計地質儲量為2.42億噸,平均Al2O3含量為40.80%,總價值約210億美元。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非金屬礦產是菲律賓建筑、農業和電力的重要來源。石灰石是菲律賓儲量最大的非金屬礦物,在菲律賓各地均有發現,儲量為290億公噸,占非金屬礦儲量的57%;大理石儲量為85億公噸,占非金屬礦儲量的16.7%;菲律賓煤炭資源儲量不高且質量較差,主要蘊藏于Surigao和Zamboanga del Norte省;磷礦主要位于Lligan;硅礦藏于Zamboanga del Norte省;在Davao附近發現有世界上最大的鎂礦。
二、菲律賓礦業發展
(一)菲律賓礦業發展概況
菲律賓礦業的發展受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采礦技術手段、國際市場價格,以及環境保護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較大的起伏波動。
在80年代以前,菲律賓采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在這一期間,菲律賓礦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金屬礦的開采呈現繁榮的景象。菲律賓曾是世界上五大黃金生產國之一,銅、鉻和鎳的生產也位列世界前十位之內。由于菲律賓沒有冶煉廠,金屬礦產品全部用于出口。在1970-1981年間,礦產品出口對菲律賓出口的貢獻最大,占到菲律賓年度出口總額的15%-25%。其高峰是1974年,礦產品出口占菲律賓總出口的25%。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菲律賓礦業生產規模達到鼎盛。這期間礦業新增產值占菲律賓GDP的比重維持在1.5%-2.08%之間,礦業新增產值的最高記錄是1986年的123億比索,占GDP的2.08%;礦業從業人員平均在14.7萬人,1988年礦業從業人員曾達到15.7萬人的最高值;礦產量的最高峰是1992年,達到基準礦產量(以1978年礦產量為1)的3.14倍,由于國際市場價格的下跌和國內需求的增加,礦產品出口僅占菲律賓總出口的6.5%左右。
9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政治上的不穩定,國際市場金屬礦產品價格波動和開采技術落后、資金短缺及環境保護方面出現的問題,菲律賓相繼關閉了幾個主要的金屬礦,使金屬礦產量直線下跌。特別是金屬銅的產量由1981年的30.2萬噸下降到2001年的2萬噸。但由于非金屬礦在此期間出現較高的增長,特別是1996年到1999年間,非金屬礦產值超過金屬礦產值,而成為礦業部門的主角,使菲律賓礦業整體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較低水平。這期間,礦業新增產值在每年100億比索左右,2001年占GDP的比重僅為1.01%,礦業從業人員平均在10萬人,1999年礦業從業人員達到20年來的最低點,為8.9萬人;礦產量約為基準礦產量的1.5倍,礦產品出口約占菲律賓總出口的2%左右。
阿羅約總統執政以來,對礦業開發寄予厚望,提出了礦業復興計劃,積極鼓勵外資參與菲律賓礦業的開發,使菲律賓礦業出現復蘇的跡象。2002年菲律賓礦業總產值為330億比索;新增產值153億比索,約占菲律賓GDP的1.46%;礦產品出口額5.1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47%;實現國家總稅收20.6億比索;直接從業人員10.1萬人,占菲律賓就業總人口的0.3%。
目前,菲律賓正在運行的采礦項目包括2個大型礦(Padcal銅礦和Victoria金礦)、5個中型礦(Rio Tuba鎳礦、Cagdianao鎳礦、Taganito鎳礦、Surigao Krominco鉻礦、Masinloc鉻礦)、18個水泥廠和采石廠、1個中等規模的大理石廠、約2500個小型礦和采石廠(小型礦主要是金、鉻礦,采石廠主要是大理石、石灰石、建筑集料等)。
(二)金屬礦業的發展
在90年代中期以前,金屬礦業一直在菲律賓礦業中居主導地位,但產量和產值卻在逐年下滑,到1995年金屬礦業產值只占礦業總產值的54.43%。1996年至1999年間,金屬礦業產值落后于非金屬礦產值,最高時達到九個百分點。2000年起,金屬礦業產值重新超過非金屬礦,呈現恢復發展勢態。在已開采的金屬礦中,銅礦和鉻礦的產量總體表現為下滑趨勢,金礦和鎳礦的產量則在波動中不斷增長。
1. 銅礦業的發展
菲律賓銅礦的開采始于14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后,大規模開采斑巖銅礦的新技術,為菲律賓銅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1980年是菲律賓銅工業發展的高峰時期,當年產銅精礦100萬噸,是世界第五大銅礦生產國。同時,地質勘探工作也取得輝煌的進展,至少發現了48個銅床和大量的遠景點。從1982年起,銅產量緩慢下降,到1990年銅產量為1981年的60%。由于開采技術及地質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國際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和1996年前后菲律賓兩家銅礦公司因違反政府環境保護法而被查封,其他幾個銅礦項目相繼關閉或停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銅產量急劇下滑,到2000年,銅產量僅為1981年的6.6%。雖然分別于1999年和2000年開工的兩個銅礦項目減緩了銅礦業的下降速度,但仍不足以扭轉自1996年以來的急速下滑趨勢,2003年上半年,菲律賓精銅礦產量僅為4.1萬噸 。
2. 鉻鐵礦業的發展
鉻鐵礦生產因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而表現得大起大伏,十分不穩定。1979年菲律賓年產鉻礦石43.9萬噸,到1988年下降到17.1萬噸,經過1989-1991年的短暫反彈后,1993年再次跌入低谷,當年產量僅6.5萬噸。1993年至1996年間,因日本鋼鐵業的需求增加,鉻礦產量又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長,然而,1997年由于維薩亞和棉蘭老地區部分小型鉻鐵礦的規模縮減,而使產量下降16.7%,1998年產量進一步下降了58%。2000年4月菲律賓唯一有能力生產難融鉻的Benguet公司恢復 Masinloc鉻鐵礦的生產,才使菲律賓鉻鐵礦業的發展有了喘息個機會,2001年產量達到2.8萬噸。
3. 金礦業的發展
菲律賓金礦業的發展比較穩定,平均年產30多噸。由于投資者對金的興趣不減,使金礦業持續增長。盡管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黃金價格下跌對金產量造成一定影響,但新開工的四個金礦項目和小型礦產量的增加,仍使金產量顯著地增長,由1991年的25.95噸增長到2001年的33.84噸。2003年上半年產量達到16.82噸。
4. 鎳礦業的發展
鎳礦屬于露天開采,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在90年代初期,由于受不利自然因素影響,鎳礦生產出現小幅下滑后,鎳產量一直增長較快。特別是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使菲律賓旱季延長,為鎳礦開采者提供了較長的作業時間,使鎳產量出現了空前的增長,從1993年的7952噸飛躍到1998年的20685噸,六年內增長近1.6倍。2003年上半年鎳礦石產量達到539858噸(干重),創造產值8.19億比索。
(三)非金屬礦業的發展
非金屬礦業是菲律賓地方采礦業最活躍的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砂、石、水泥和煤的開采。自80年代初以來,除個別年份外,非金屬礦業的產量和產值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1995年以來,由于菲律賓國內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對砂、石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得這三種礦產品的產量大幅度提高,2002年菲律賓水泥的產量達到13.4萬噸,非金屬礦部門的整體產值也隨之經歷了幾年的高增長,曾經占礦業產值的54-59%。2000年以后,由于非金屬礦業部門發展遲緩,非金屬礦產值占礦業總產值的比例下降到2002年的36.7%。
煤是菲律賓重要的能源礦產,隨著菲律賓經濟的發展,對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自2000年以來,菲律賓對煤的年需求量都在800萬噸以上,2002年達到850萬噸。而菲律賓煤的產量卻始終在每年130萬噸左右徘徊,最高生產年份2002年的產量也只有166.5萬噸,對煤的需求缺口由大量進口來解決,2002年菲律賓煤進口達593萬噸。
三、菲律賓礦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菲律賓礦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菲律賓公眾的反對,特別是來自地方政府、部族和社會團體中根深蒂固的反采礦情緒。這些強烈的反對,迫使許多外國投資者放棄了已取得的探礦許可,從而嚴重阻礙了菲律賓礦業的發展。菲律賓公眾反對發展礦業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對菲律賓礦業法的誤解
1995年《菲律賓礦業法》中的《金融和技術援助協議》規定,該協議下允許外資在菲律賓礦業項目中所占比例最高達100%(一般采礦項目外資只能占40%),此規定受到礦區當地部族和社會團體的強烈反對,認為此舉是允許外國掠奪菲律賓礦業資源,損害了菲律賓的長久利益,危及了菲律賓后代的生存與發展。此案目前已提交最高法院審理,正等待裁決。
2.一些不法公司違規操作,嚴重破壞了當地人的生存環境
部分礦業公司為獲得眼前利益,不顧相關法律法規的禁令,進行破壞性地采礦作業,不僅造成礦業資源的毀壞和浪費,而且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影響到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此外,頻頻暴光的違規操作所造成的傷亡事故,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加劇了地方反采礦情緒。
3.采礦利益分配中的扭曲
由于采礦產生的利益大部分為承包商和各級政府獲得,對改善當地生存條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貢獻甚微,使當地社會普遍產生被掠奪和剝削的感覺,從而對繼續發展礦業持消極態度。
4.地方政府在礦業管理上的失誤和部分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損害了政府管理的整體形象,造成公眾的不滿和指責。
資金匱乏是制約菲律賓礦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由于菲律賓常年政局不穩,政策多變;政府債臺高筑,建設資金短缺;官員貪污腐化,法律法規形同虛設;社會治安混亂,綁架勒索事件頻發。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和較差的投資環境,使國外投資者對菲律賓望而卻步,從而影響了外資進入菲律賓采礦業,遲滯了礦業的發展。
此外,落后的技術和管理,難以適應現代化礦業的要求;低附加值的原礦石不能轉化成高附加值的礦產品出口,影響了礦業的增值,難以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四、菲律賓促進礦業發展政策措施
菲律賓現行的礦業法規是1995年《菲律賓礦業法》(Republic Act No. 7942)及其執行規章。該礦業法以親民、親環境為宗旨,以政府和私人部門共同促進合理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礦業資源為目標,提倡共同參與管理與合作,共享利益,注重環境與社會安全。礦業法頒布以來,菲律賓的礦業開發有所恢復,地質勘探也有了新的進展。截止2002年底,菲律賓共核準礦產品享有協議(MPSA) 184個,其中26個正在生產;勘探許可(EP)74個,其中44個正在進行;2個融資或技術援助合同(FTAA),正在勘探階段。礦區總面積820322.3公頃,占菲律賓國土面積的2.73%。
阿羅約政府執政以來,對礦業開發寄予厚望,希望礦業開發能夠增加就業、提高收入,減少貧困,刺激經濟發展。1998年,根據菲律賓中期發展計劃(MTPDP)中減少貧困的政策目標,提出了“以可信賴的礦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礦業政策。將最有效、盡責地保護和恢復環境作為所有礦業開發者的共同責任;強調尊重礦區當地社會的需求、價值和決定,促進社會的穩定;要求依靠合適的政策管理制度,在保證采礦環境和社會效應的前提下,最佳使用礦業資源,為后人保留生存機會;并以完整、明確的政策做指導,在關系到國家主權問題上不妥協的前提下,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真正的社會與經濟的進步。菲律賓國家礦業政策經過近4年的國內外廣泛咨詢與論證,將于2003年簽署為正式法律文件,成為菲律賓復興國家礦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1月阿羅約總統提出改革政府礦業發展戰略,將以往的礦業自由發展轉變為政府積極促進。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擬訂了包括政策改革在內的,旨在鼓勵礦業投資和增加就業機會的礦業復興計劃,將復興礦業作為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的優先工作。礦業復興計劃的宗旨是:建立繁榮而有競爭力的礦業,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注入活力;鼓勵地方社會群體參與礦業發展,增加當地收益,減少貧困;以最佳的環保、安全和衛生方案及社會管理計劃,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礦業。圍繞礦業復興計劃,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還制定了菲律賓礦業發展近、中、長期規劃。在短期(17個月內),重點發展2個先進的大型礦、11個先進的中型礦和1個礦加工廠項目,實現新增產值1.45億美元,使礦業總產值達到6.82億美元,勘探總投資達到0.5億美元,新項目投資達到2.4億美元,新增就業10000人;在2-5年的中期內,使礦業總產值達到16億美元,勘探投資達到1億美元,新項目投資達到18億美元;在5-10年的長期內,使礦業總產值達到37億美元,勘探投資達到2億美元;新項目投資達到32億美元。
為進一步促進礦業投資的增加,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和貿易與工業部聯合成立了礦業投資協助中心(MIAC),根據Joint DENR-DTI Memorandum Circular No. 2003-02文件的規定,賦予MIAC以下職責:
1. 為投資者提供潛在礦業投資機會的技術、地質、法律和投資情況;
2. 為投資者提供申請各種采礦許可、合同和協議的文件和表格;
3. 為在菲律賓經商提供法律和程序上的指導,為使用重要信息提供幫助;
4. 根據在申請、處理、評估和采礦權批準等過程中的不同要求,提供相關技術、法律上的咨詢和推薦建議;
5. 為礦業項目提供環境和社會可接受性咨詢服務;
6. 進行采礦選址咨詢。
同時,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發布DMO No. 2003-08文件,在所有地質礦業局地區辦公室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OSSC),將不同類型的采礦許可審批權從環境與自然資源部分別下放到地質礦業局或其地區辦公室,以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目前,采礦權批準時間最高縮短了17個月,在無人區的采礦許可在6-7個月內即可完成;地區辦公室負責人可以在45天內審批工業用砂石的許可申請。
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還與菲律賓本土人國家委員會(NCIP)聯合協調有關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法律規定與菲律賓本土人權法(IPRA)的沖突,努力為礦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
菲律賓礦產資源儲量及開發利用
菲律賓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有利于礦床的形成。菲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資源國,擁有許多世界級的高品質礦藏,儲量巨大且分布廣泛,在世界礦產資源儲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據1996年菲國家礦業局公布的報告,菲金屬礦估計儲量為71億噸,其中銅礦48億噸、鎳礦10.9億噸、鋁土礦4億噸、鐵礦3.2億噸、金礦1.6億噸、鉻礦0.4億噸,銀、鈷、錳等金屬的儲量也相當可觀。初步勘探結果還顯示,菲陸地礦產資源面積占其整個國土陸地面積的31.4%。目前,經批準開采的陸地礦產資源面積僅占1.4%,仍有9萬多平方公里的金屬礦藏遠景點有待進一步勘探和開發。菲海洋面積(包括專屬經濟區)約為220萬平方公里,潛在的礦藏包括金、鉻、銅、鐵沖擊礦,鈷沉積礦,海底錳結核等。菲呂宋地區的Benguet 、Zambales 、Marinduque和Palawan;維薩亞地區的Samar、 Negros Occidental;棉蘭老地區的Surigao del Norte、Davao 、Davao Oriental、Zamboanga del Norte都是重要的礦產區。
菲礦業發展主要依賴外國投資和國際市場,并受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采礦技術手段和環境保護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較大的起伏波動。在80年代以前,菲采取積極吸引外資的經濟開放政策,使礦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金屬礦的開采呈現繁榮的景象。該時期菲曾是世界上五大黃金生產國之一,銅、鉻和鎳的生產也位列世界前十名。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菲礦業生產規模達到鼎盛。這期間礦業新增產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5%~2.08%之間,1992年礦產量達到基準礦產量(以1978年礦產量為1)的3.14倍,主要礦產品是金、銅原礦石。9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政治動蕩,國際市場金屬礦產品價格波動和開采技術落后、資金短缺及環境保護方面出現的問題,菲礦業走向衰落。自2002年以來,隨著國際市場金屬價格的持續上漲和菲政府的積極推動,菲礦業呈現出復蘇的跡象,礦業總產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礦業新增產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4年,菲礦業總產值達到345億比索,新增產值188億比索,占GDP的1.6%,礦產品出口額8.1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1%。 礦業報道- 國際動態
一,在菲律賓國家經濟區內投資的外國企業享受以下優惠待遇:
1 四年免交企業所得稅,最長可延至八年
2 所得稅免繳期結束,可選擇繳納5%的 “毛收入稅”,以代替國家(中央)和地方稅
3 進口資本貨物(設備),散件,配件.原材料,種畜和繁殖用基因物質,免征進口關稅及其他稅費.同類物品如在如在菲律賓國內采購,可享受稅收信貸,即先按規定繳納各項稅費,待產品出口后再退還(包括進口關稅部分的折算征收,返還)
4 免繳碼頭稅費和出口稅費
5 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家屬永久居留身份
6 簡化進口程序
7 可聘用外籍雇員
二 在菲律賓投資優先計劃范圍內投資的中國企業,享受以下優惠待遇:
1 免交所得稅:投資先鋒領域,自注冊之日起,6年內免繳所得稅;投資優先領域,自注冊之日起,4年內免繳所得稅.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上述兩類投資的所得稅免繳期分別可延長1年;
(1) 按BOI規定的比例使用當地原料;
(2) 符合BOI規定的資本設備與雇員比例;
(3) 前3年每年外匯收入不低于50萬美元;
無論何種情況,先鋒企業免繳所得稅不得超過8年.經批準,企業擴展經營規模,從新的經營之日起,視其擴展規模,再延長3年.
2 企業注冊之日起5年內,如符合BOI規定的資本設備與雇員比例,新增雇員(包括熟練工與非熟練工)所得稅減免50%. 若企業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減免75%.
3 免繳契約稅.國家項目和地方項目一視同仁,該優惠同時給予外資出口導向企業。
4 農業項目自注冊之日或商業運行10年之內,繁殖用牲畜或遺傳物品免征進口關稅,使用菲律賓本國繁殖用牲畜或遺傳物品,享受稅收信貸
5 簡化海關關續,自由使用寄售設備,貨物,出口型企業可使用保稅倉庫,非傳統出口商品免征碼頭稅和出口稅
6 注冊之日起5年內,可聘用外籍監理,技術人員或顧問,期限可適當延長.外資所有的公司或相應機構的董事長,總經理和總會計師不受年限的限制
7 生產出口產品及其配件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半成品可享受稅收信貸
8 使用保稅倉庫,出口產品達70%以上的企業,進口零配件免繳各種稅費
如外方擁有多數股權,自企業登記注冊起5年內,可雇用高級外籍管理人員,包括董事長和總經理.外籍雇員可攜帶配偶和21歲以下未婚子女.
經BOI登記注冊,在菲律賓經濟欠發達區投資的外國企業,無論是新建企業還是現有企業追加投資或擴大經營規模,除上述優惠待遇之外,還可享有1) 自注冊之日起,6年免繳所得稅(同先鋒企業); 2)企業批準運營后,起基礎設備建設100%免繳所得稅; 3) 新增雇員(包括熟練工和非熟練工)100%免繳所得稅; 4)投資優先領域可擁有100%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