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國家正處于吸引外資的高峰期
中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迅速發展,預計2008年雙方的外貿額有望超過20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東盟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2002~2006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猛,5年累計投資總額近350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目前東盟累計對我國直接投資近400億美元。而2001~2005年,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累計僅為15億美元,數據顯示,在2003年底,東盟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總額就達到323.7億美元。與東盟資本對中國進行的直接投資相比,中國對東盟的投資規模還相對較小。
前不久,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尼古拉斯在“共建繁榮東亞”商務論壇上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中國資本向東盟國家投資。美國在東盟國家有800多億美元的投資,而中國在東盟的總投資額才20多億美元。所以,中國投資東盟,還有巨大的空間!
東盟基礎產業更具投資機會
最近在南寧舉辦的泛北部灣區域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新加坡資深學者黃朝翰、楊沐認為,中國有高額的外匯儲備,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為中國投資東盟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不少東盟國家的農業、交通設施、能源開發等基礎產業薄弱,他們十分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他們認為,過去中國對東盟基礎產業已進行了不少投資,但投資面仍需擴大。
交通設施投資方面,如2007年東盟國家需要籌集20億美元用于建設新加坡至中國并跨越8國的鐵路,中國已同意為其中幾段鐵路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中國還為馬來西亞提供8億美元的低息貸款,用于該國檳榔嶼一座長達23公里的橋梁建設;中國還投資建設了多座位于柬埔寨、老撾、緬甸、印尼等國的橋梁。
能源投資方面,不少東盟國家都存在電力短缺的現象,東盟四個新成員國的農村地區大多仍沒有電網。中國已將本國電力從廣西和云南傳輸到越南,并在老撾、柬埔寨、緬甸和越南建立了多座水力發電站。中國重型機械集團和緬甸電力集團共同投資了4.30億美元建設一座火力發電站及配套的露天煤礦。中國還在緬甸、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協助開發了多座水力發電站。中國還可以在東盟國家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
東盟農業也十分需要中國的投資。農業產品在東盟國內生產總值中占到了12%,有45%的勞動力從事農業。中國許多地方缺少可耕地和水,但相對東盟而言,中國在農業技術、農業機械和產品增益等方面占有優勢,因此可以向以農業為主的東盟國家投資農業,實現雙贏。
對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來說,如果從珠三角、長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區重新布局到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等國家,也能夠在東盟國家的低工資水平中獲益。
中國企業走出去機遇與障礙
加強對外經濟貿易合作有利于實現國內產業升級的目標,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與東盟一些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國家開展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可以把一些成熟技術和優勢產品帶出去,轉移國內富余生產能力。
從整體來說,中國企業已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云南省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朱振明認為,東南亞已成為我國各類企業海外投資的首選地之一。第一,東南亞臨近我國,交通往來便利。我國企業赴東南亞投資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第二,東南亞地區具有可開發的十分豐富的各類資源,其不少資源是我國急需的資源。我國企業可在國內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赴東南亞投資,生產國內或國際市場需要的產品,不但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第三,東南亞國家總體上政治穩定,政治風險相對較低。第四,東南亞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與我國的經濟互補性強。東南亞各國在發展經濟時,都把吸引外資作為重要內容。近年來東南亞各國不斷派出招商團到我國招商,吸引中國投資者,有利于我國企業到東南亞投資,開拓國際市場。第五,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睦鄰友好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到東南亞投資的政治保證。第六,東南亞國家的文化傳統與中國相近,雙方容易交往。
東盟國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但目前還未能形成規模,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曲鳳杰博士分析了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一些障礙。首先,中國的資本收益率很高,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的成長性好,另一方面是因為資本要素所得高。資本追逐利潤的邏輯使外資大量進入中國,中國的資本走出去的機會成本很高。
其次,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問題。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長期奉行出口導向戰略,與東盟其他國家一樣走了一條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陷入了這樣一種循環:一方面,持續貿易順差以及外匯儲備增加使匯率面臨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外匯儲備增加又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這種內外經濟的循環導致中國和東盟國家幣值對內和對外價值的背離,所以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壓力同時存在。我國采取人民幣緩慢升值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購匯用于境外投資,必然使企業承擔匯率損失,所以企業購匯投資的意愿不強。
第三,從全球海外投資看,我國企業是后進入者,投資門檻高,投資風險大。以能礦資源領域的投資為例,無論是并購還是勘探開發,動輒需要資金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如2007年5月美國鋁業公司宣布以330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境外投資需要大量外匯資金,目前中國企業缺乏穩定充足的外匯來源也是阻礙其境外投資的主要問題。
另外,東盟國家投資的投資壁壘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市場準入條件方面看似已經對外開放的領域,實際上受國內管制架構和管制手段的影響,實際上外資進入也有難度。此外,中國還缺乏在國際上具有較大競爭力與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在人才、營銷等方面還有欠缺。目前投資東盟的以國有企業居多,民營企業由于自身實力較弱,投資東盟就面臨更多困難。
雖然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額還較小,但近幾年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在東盟10國投資的中國企業已有近千家?傮w來看,我國境外投資企業的現實狀況與目前國家通過境外投資實現戰略意圖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積極促進投資合作中國與東盟國家政府部門都高度重視雙方企業之間的投資合作,比如中國商務部已批準中國企業在泰國和柬埔寨進行經濟開發區建設,在越南的類似項目也在審批當中。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尼古拉斯透露,東盟與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東盟投資協定》談判,雙方工作組在過去兩年里已會面14次。
今年初,溫家寶總理對菲律賓進行正式訪問時,與菲律賓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會談,雙方同意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額、優化貿易結構、促進相互投資,并積極開拓經濟合作的新領域。雙方將進一步推動在農業、漁業、公共工程與基礎設施、住房、礦業、能源、制造業、紡織與服裝、工業園與經濟開發區、旅游、遠程教育、集裝箱檢查設備和貿易促進等方面的合作。
今年11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新加坡時說,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到國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在第11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溫家寶總理表示,為了鞏固和深化“10+3”務實合作,中國政府決定向“亞洲區域合作專項資金”增資1500萬美元;支持建立“10+3合作基金”。在會見柬埔寨首相洪森時,溫總理說,中方高度重視兩國經貿合作,中方將全力保證柬埔寨路橋、水電站等雙方重點合作建設項目按期高質量完成,造福柬埔寨人民。同時,中柬將積極探討互利合作的新領域、新途徑,不斷提升兩國經貿合作的水平。洪森說,希望中方繼續積極支持和參與柬埔寨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歡迎中國企業擴大對柬埔寨的投資。
越南政府總理阮晉勇在第四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說,中國現在正在越南實施500個合作計劃,總投資額約50億美元。兩國還在繼續討論一些重大的經濟合作項目,希望中越之間的投資和經濟合作能夠進一步增長。
老撾政府總理波松說,2006年以及今年的前7個月中國企業和個人在老撾的投資都位居第一。希望中國和其他東盟成員國的企業家和投資者走進老撾,充分利用老撾的投資機遇,投資于農作物種質、加工業、水電業、礦產加工業以及土地和房產業等。老撾政府將繼續重視為外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我國與東盟國家政治、經濟和外交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國企業投資東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且,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正處于吸引外資的高峰期,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投資合作潛力巨大。來源:在線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