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關注東盟新商機
當前,在我國紡織品出口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我國紡織企業亟待加快推進市場多元化格局的建設和“走出去”發展戰略,而東盟必將成為我國實施戰略發展的重點地區。
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過度的集中加大了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風險,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需求驟然下降,歐美對我國紡織品出口更加繃緊了防范的敏感神經,今年1~2月我國紡織品出口急速下滑,出口形勢異常嚴峻。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與東盟各國加強合作,無疑將為中國紡織出口多元化發展以及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2001年在文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正式宣布,中國和東盟用10年時間建立的自由貿易區,將于2010年如期建成,成為位居全球規模第三的自由貿易區,這對抑制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具有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可以預見,作為地區經濟一體化最主要的推動力,中國和東盟的緊密合作將以自由貿易區為先導,向更深層次發展,也將引導并帶動其他國家投入地區合作。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與東盟各國紡織等貿易與合作的領域。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是兼顧各方利益、平等互助的合作。去年盡管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仍然達到2300多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4%,占中國外貿總額的9%。而且中國與東盟的雙向投資繼續增長,截至去年底,投資額達到600億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擁有近19億消費者、經濟總量達5.2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5萬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區。根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優惠政策”,到2010年,中國自東盟進口的產品中,將有93%的產品實現零關稅。
截至目前,中國在東盟國家的投資增長迅速,累計投資額已達到60億美元左右。中國將繼續出臺一些措施,鼓勵中國企業到東盟地區投資,包括給予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與東盟國家相比,我國紡織品出口優勢明顯,雖然東盟部分國家將一些紡織品列為敏感產品進行保護,但正常降稅程序啟動后,我國紡織企業開拓東盟市場有著巨大空間。據了解,紡織品生產加工、銷售網絡轉移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國在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投資的紡織企業已不在少數,并有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這一地區投資建廠并獲得了良好的效益。
中國與東盟一直保持著紡織品貿易良好發展的態勢,近幾年,中國從東盟進口最多的紡織品為棉紗、化纖等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而中國出口東盟國家紡織品、服裝的品種較為廣泛,針織服裝和棉紗最多。總體上講,在我國與東盟的紡織品貿易中,東盟仍處在產業鏈的上游,而我國相對處于下游,在服裝貿易方面,我國對東盟有較強的出口優勢;在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上,雙方均有較大的進出口量,雙方貿易與加工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紡織企業“走出去”的意識和能力已顯著提升,特別是金融危機仍在繼續蔓延,只有加強國際間合作,尋求一切可以發展的機會,發展和壯大自己。目前,東盟作為新興市場蘊藏著無限商機,具有明顯優勢的中國紡織企業應該把握當前機遇,加快或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在歐美市場紡織品、服裝出口風險及阻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關注東盟,一定會有意外驚喜。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