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經濟快速發展 向世界制藥中心邁進
從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得到的一份“2007~2008年中國與世界醫藥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醫藥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加速向世界制藥中心邁進。從報告來看,中國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007年1~10月,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中國醫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投資環境日益改善,促使眾多跨國公司相繼入駐中國。
今年頭10個月,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額達312億美元,同比增長24.3%。出口額再創新高,達到198億美元,同比增長23.3%;進口額為114億美元,同比增長26.1%;貿易順差實現85億美元。
在出口產品中,西藥原料以出口額110億美元位居第1位;醫院診斷與治療器械緊隨其后,出口額達22億美元;醫用敷料排名第3,出口額為19.4億美元。在進口產品中,西藥原料所占比重最大,達49.0億美元;醫院診斷與治療器械、西藥制劑分列第2、第3位,進口額分別為28.6億美元和22.8億美元。
醫保商會有關負責人稱:“2007年,中國醫藥貿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中國制藥企業的通力合作下,中國醫藥產業的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擴大,并促使全球制藥產業的重心向亞洲轉移。今后幾年,中國、新加坡、印度有望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制藥中心。2008年,中國醫藥產品對外貿易將再創歷史新高。”
國際通行證越來越多
近年來,不少醫藥企業通過了歐美原料藥和GMP認證。其中,近80家企業的160余個產品通過了歐盟原料藥COS認證,8家制劑生產企業通過歐盟GMP認證,而獲得美國FDADMF文件的企業則達317個。
據中國醫保商會統計,中國制劑出口2006年超過5億美元,今年頭10個月已超過6.3億美元,11~12月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預計2007年全年,中國制劑出口將創歷史新高。
今年頭10個月,中國900余家企業出口西藥制劑,出口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40%是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其中武田、輝瑞分列西藥制劑出口前兩名。出口排名前20家企業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44.27%。中國西藥制劑共出口到160余個國家和地區,前3位目的國和地區分別是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出口額占中國西藥制劑出口總額的29%。在中國內資企業中,華北制藥和上海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分列前兩名。內資企業的出口集中在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獲得DMF文件和COS認證僅僅是邁入國際市場的開端,”醫保商會有關負責人說:“對于要想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的中國藥企而言,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個性化國際戰略至關重要。”
隨著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出口藥品的質量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藥品質量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在醞釀出臺針對出口藥品質量的管理辦法。與此同時,中國醫藥企業也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嚴把產品質量關,杜絕出口環節當中可能存在的質量漏洞。
外包步伐逐步加快
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大規模的綠地投資、聯合兼并和國際資本市場運作,以跨國公司為核心的全球生產與銷售網絡基本形成,制藥產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更加細化,帶動了國際外包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醫保商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全球醫藥合同制造市場規模預計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到2011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目前,中國在原料藥、制劑方面的產能居世界領先地位,且滿足國外市場準入條件的能力日益加強。
醫保商會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全球醫藥合同研發市場將以約每年1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市場規模將達350億美元;中國憑借其良好的醫學科研基礎和豐富的臨床試驗資源,已成為承接國際藥品研發外包的熱門之選。近期一項權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承接的國際藥物臨床試驗數量已躍居亞洲第3位。
開拓海外資本市場
近年來,深圳邁瑞醫療、哈爾濱平川藥業、沈陽三生制藥、亞洲藥業等企業,紛紛以不同方式在英國倫敦、新加坡以及美國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股市上市。2006年,生物醫藥行業已位居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前五大行業之一,已有近20家企業在海外上市(不包括中國香港股市),而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成為中國藥企海外上市融資的首選。今年,先聲藥業、貴州同濟堂、無錫藥明康德等中國制藥企業已先后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醫保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新一輪的海外上市融資潮流將對中國藥企跨越市場壁壘、更快地進入所在市場流通領域,吸納海外資金用于研發和生產等產生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知識產權意識增強
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全球跨國制藥公司的核心關注點之一。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較薄弱環節,如處置不當,很可能成為影響外資注入、阻礙中國醫藥貿易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入世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法律保障體系的建設,醫保商會也在會員企業中,圍繞知識產權保護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力求強化廣大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抓住仿制藥的發展良機
隨著全球醫藥市場的動態發展,仿制藥成為主要驅動力量之一,新興市場受到廣泛關注,這為中國的原料藥和制劑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
從有關研究機構最近發布的“2008全球制藥及醫療市場預測”報告來看,2008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5%~6%的速度增長,較2007年6%~7%的年增長速度略有降低。作為每年醫藥市場動力和市場業績的重要分析指標,該報告預測明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7350億~7450億美元。
有關專家預測,2008年將是全球醫藥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因為“全球七大醫藥市場的貢獻率將首次低于50%,與此同時,七個新興市場的貢獻率將首次接近25%”(詳見142期本版報道)。
中國現以16%的年增長率位居全球醫藥市場第9位。據研究機構預測,中國醫藥市場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2011年將有望躍居全球第6位。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以及沿海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對醫療手段需求的不斷擴大,成為中國醫藥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將占中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21%。相比之下,中國二級城市的市場增速將更為顯著,很多城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前5年的2倍。總體來說,中國生產的仿制藥仍將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 來源:醫藥經濟報 作者:劉正午